服務熱線:400-060-3233
手機號碼: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F室
手機號碼: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F室
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
更新時間:2015-07-13 點擊次數:2854次
1930年代,物理學家伊西多-拉比發現在磁場中的原子核會沿磁場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無線電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發生翻轉。這是人類關于原子核與磁場以及外加射頻場相互作用的zui早認識。
1946年兩位美國科學家發現,將具有奇數個核子(包括質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場中,再施加以特定頻率的射頻場,就會發現原子核吸收射頻場能量的現象,這就是人們zui初對核磁共振現象的認識。
1964年后,核磁共振譜儀經歷兩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其一是磁場超導化;其二是脈沖傅立葉變換技術。從根本上提高了核磁共振波譜儀的靈敏度,同時譜儀的結構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64年美國Varia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臺超導磁場的核磁共振譜儀(HR—200型, 200MHZ,場強4·74T)。
2004年布魯克Biospin公司推出了*款用于核磁共振領域的900MHz主動屏蔽式超導核磁共振磁體產品—900US2TMmagnet,是當時zui高場強的主動屏蔽式磁體產品。
2002年北京大學安裝成功的由世界zui大的波譜磁體生產廠家布魯克公司提供的中國*800MHz核磁共振儀*國內超高場譜儀的空白,也使北大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超高場新用戶。